刘拓,原名刘悬陆,山东省蓬莱人。1918年10月1日生,1936年毕业于旅顺师范学校,曾留学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业后从事教育工作。1948年在北京创办青年速记学校,编著《青年速记》作为教材传授。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又创办新中国速记学校,著作《中国速记学》。1951年8月再加修订,出版时改名为《新中国速记学》。以便与蔡璋的《中国速记学》有所区别。
《新中国速记学》的符号属于椭圆体系。但在写法上有变化,形成一种特殊的形式。从符号上看,弧线、曲线较多,而且不分长短,不分粗细,可谓别具一格。基本声符18个,基本韵符(包括个介符i、u、u在内)14个。刘氏方案在解决介母音问题上创造了一个新的办法,改用变大小弯钩的办法,形成了一个新的结合声符体系。声符一律不分长短,在书写与认读上有其优越性,不受长短变化的限制。但由于双曲线较多,又分首尾变写成大钩,这又增加了书写上的困难;由于曲折过多,在连写运笔上又有其一定的困难。采用小弧作韵符,这样虽然增加了韵符的数量,取消了用正、反侧区别同符韵母的读音办法,这是一大进步。刘氏方案在句略法上大胆地采用了纲略法,只记一句中的主要词语,提高书写以求简化,如用f符提高书写可以代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一大创造。
刘拓还主持新中国速记学校创研组在1954年5月1日发表《斜体式新中国速记方案》,符号分二级,符号书写采用斜体符形,比椭圆体系的《新中国速记》符形美观,书写便利,但在同形一级符二级符的标音上,在声母的读音上没有必然的联系,给认读带来不便。该方案为三拼制,声符选择上完全排除了带首尾圈的符号。此外,在声符标音上没有注意到常用声符要用中小符的原则,如d、g,一h、J都用了大符,在连写与速写上都产生了困难。但是,《新中国速记》确实有他自己的特点,在新中国
湖南速记学校运用这本教材培养了不少速记人才,为社会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