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记法》一书,是我国最早以“速记”命名的石印本,有哈尔滨速记学家王正的收藏本与上海老速记工作者居正修的收藏本。
王正的收藏本为上海中华图书馆代印,线装,32开本,12页24面石印本,“定价每册大洋壹角贰分”。因作者姓名是用速符写的,王正译作“榔志坚著”,估计是1910年出版。(王正:《《传音快字》的由来和《速记法》的版本问题》,见《速记信息》1484年第7期) 居正修的收藏本为32开本,连书纸石印,只有11页。封面墨绿色,右边直书“中华民国元年”(1912),中间大字书写“速记法”,右下有“高篇题”三字。封底右面直书“岁次辛亥仲秋首次印行,定价每册壹角贰分”(应为1911年9月),中间上面有“版权所有,翻刻必究”字洋,著者名字用速记符号书写,音译为“榔志坚”,亦可译为“奚之坚”,左边有“寄售处各大书坊”,无出版地点。符号基本上与蔡锡勇的《传音快字》相近.但已将蔡氏的32韵改为33个主音符号,24声改为沁个辅音符号,线分粗细,直书分写。书中“例言”自述k本书专备各项会
场中速记及学生受课时笔记讲义之用”,已与《传音快字》作为文字改革方案有所区别;“书中切音概准京音,除直隶(河北)东三省外,若鲁、豫、秦、陇、蜀、桂、滇等处均可适用”。“速记法所用之字,每字兼赅(概括)四声,欲别四声,可于写时略偏四隅,惟速记专贵神速,似不必拘此”。作者已主张
速记公司符号可以不区分“四声”。作者还提出,“速记首贵娴熟,以作字如飞,不暇思索为主;若一览之余,即谓尽速记法之能事,则大谬矣。”速记是一种技术,一看就懂不等于一学就会,需要“首贵娴熟”。这与沈学在《盛世元音》中提出的“八下钟可以尽写读之工”,与蔡锡勇《传音快字》所讲的“欲习此者,不过旬月之功”的说法,更为切合实际。(居正修:<一本早期速记—《速
记法》,见《速记信息》1984年第4期) 王正与居正修收藏的《速记法》是最早以“速记”命名的书,早于1912年蔡璋石印的《中国速记学》。可以说是蔡锡勇的《传音快字》的继承与发展。但作者是谁?出版时间是1910或1912,这还需要考证的。